PS小技巧變換復制的原理
PS小技巧變換復制的原理
制作變換復制軌跡
首先要了解的是,變換復制,肯定與變換有關,所謂制作變換復制軌跡,就是對圖層先使用快捷鍵Ctrl+T(下面簡寫為CT)執(zhí)行變換操作,再使用CAST(Ctrl+Alt+Shift+T)執(zhí)行變換復制,也就是CT+CAST操作。那么,哪些圖層可以制作變換復制軌跡?
>像素圖層—可以
>文字圖層—可以
>形狀圖層—可以
>智能對象—不可以
>組—可以,但無法復制
>調整圖層是參數圖層,所以當然不可能
我們經常使用CAST執(zhí)行旋轉復制、旋轉縮放復制、直線縮放復制等,通常情況下使用形狀圖層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圖形。然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智能對象。
每一次剛打開PS,變換復制軌跡都是清零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先制作變換復制軌跡。用一個可以制作變換復制軌跡的圖層(形狀圖層/像素圖層/文字圖層)畫任意圖形,然后CT(參考點、旋轉、移動都是在調出CT后操作)變換操作,再使用CAST執(zhí)行變換復制(記錄軌跡,只需復制一個或者以上便可)。
當制作一個變換復制軌跡以后,系統會記錄這次變換復制的軌跡,然而再次制作一個變換復制軌跡,系統則會記錄最新的一次。

PS無損編輯技巧
圖片處理無需大量的圖層。如果使用合適的智能對象甚至可以將圖片的處理優(yōu)化在15個圖層內。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處理圖片常用的10個技巧。
1. 將圖層轉化為智能對象
智能對象作為一種最重要的無損編輯技巧,但并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這是很令人奇怪的事情。智能對象也屬于圖層,但更靈巧一些,不同于普通圖層,智能對象的作用包括:
無損變換。可以隨意的縮放、旋轉、扭曲多次,但不會降低原圖的質量。例如,你將圖片縮小后又決定將其恢復原始大小,這個過程不會破壞圖片的質量。
無損濾鏡。當你為智能對象使用濾鏡時,會生成智能濾鏡。智能濾鏡可以使你在任何時候對其進行重新設置。在Photoshop CS6中大多數濾鏡都支持智能對象。
同步/鏈接功能。如果你將一個智能對象復制一份,當你在更新智能對象的內容時,你復制的另一個圖層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個功能在你需要將同一圖層復制多個并保持同步變換時會非常有用。
轉換智能對象的方法:在圖層上右鍵點擊,選擇“轉換為智能對象”即可。
2. 使用文件>置入命令來置入圖片
很多時候,我們用Photoshop打開一張圖片,然后復制粘貼到另一個文檔中。你再也不需要那么做了。復制和粘貼會花費你較多的時間和步驟,使用置入命令可以將圖片置入并自動轉換成智能對象,這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的。
使用置入命令還可以將RAW、AI等格式的文件置入到文檔中并自動轉換為智能對象。例如,你可以置入RAW文件,并隨時都可以使用Adobe Camera RAW來編輯它,只需在智能對象上雙擊即可。你再也不用先將RAW格式的圖片轉換成JPG格式再進行處理了。
3. 使用圖層剪切蒙版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圖層剪切蒙版,但使用的并不多。許多時候,我們都會先進行摳圖,然后為圖層添加蒙版。如果你所編輯的圖層是智能對象,那么這種方法也不可行了,你智能在蒙版上做文章。如果一個圖層蒙版不夠用了,你還會將其合成組然后再次添加蒙版。
需要使用這么多蒙版嗎?將圖層合成組,然后再為組添加蒙版。
剪切蒙版是除創(chuàng)建圖層蒙版或摳圖外一種更好的方式。如果你實在不能使用剪切蒙版,你可以將這些圖層合成為組,然后再為組應用蒙版。對Photoshop CS6來說,你還可以為圖層組創(chuàng)建剪切蒙版。
4. 保持圖像效果簡單
應用圖像效果有很多種方式,大多數方式都可以使用幾個調整層來實現。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個圖層效果上添加另一個圖層效果,將圖層堆積起來就可以。不過你可以嘗試使用更少的圖層來達到相同的效果。你在應用圖像效果時應該理解一系列圖層的意義,而不是一味地去堆積。過于復雜的圖像效果不僅非常繁瑣,還會降低的質量,甚至讓你的作品大打折扣。
5. 使用智能濾鏡
使用智能對象的好處之一是智能濾鏡的應用。當你將圖層轉換成智能對象時,你便可以使用智能濾鏡了。智能濾鏡是使用濾鏡過程中主要的無損編輯方式,智能濾鏡允許你隨時無損改變?yōu)V鏡的效果。
6. 在一個圖層上使用加深減淡
加深和減淡是圖像編輯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使用這個技巧可以讓你簡化很多不必要的圖層。你也可以在一個智能對象上使用加深/減淡,不過要使用這樣的方式:
創(chuàng)建一個新圖層。將圖層填充為50%的灰色。
將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疊加(你也可以試驗一下柔光、強光等混合模式)。
接下來使用加深/減淡工具在這個灰色的圖層上繪制吧,看看發(fā)生了些什么……全面解讀!Ps的混合模式
如果你要經常使用Photoshop,那么你需要了解Photoshop一個簡單卻不容易理解的特性——混合模式。在Photoshop眾多酷炫功能中,這是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功能,但是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希望會引起你的注意。
混合模式在哪里?
混合模式容易被忽略的最大原因就是它所處的位置——在圖層面板右上部的角落里。
混合模式是什么?
你可以將混合模式按照下拉菜單中的分組來將它們分為不同類別:變暗模式、變亮模式、飽和度模式、差集模式和顏色模式。
現在你知道了混合模式的分類,那么便很容易理解何時使用相關的模式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了。
什么時候使用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有非常廣泛的用途,學會了混合模式,那些現成的照片濾鏡便顯得多余了。讓我們來看一個使用混合模式調整照片色調的例子:
我們可以在原圖片的上方新建一層,填充顏色,然后設置混合模式就可以調整成我們想要的色調了,這種方式可以代替色相/飽和度或其他照片濾鏡。選中混合模式之后,你可以使用鍵盤上的上下箭頭來快速調整不同的模式。
混合模式是沒有修改選項的,事實證明你也不需要這些選項,只是改變圖層的不透明度和填充度就可以了。如果你覺得每個混合模式的效果都不滿意,那么你可以使用圖層不透明度和填充的選項了。
正如混合模式的名字,你可以將多個圖層混合創(chuàng)造出各種驚人的效果。
混合模式近距離接觸:
1.正常模式(Normal)
在“正常”模式下,“混合色”的顯示與不透明度的設置有關。當“不透明度”為100%,也就是說完全不透明時,“結果色”的像素將完全由所用的“混 合色”代替;當“不透明度”小于100%時,混合色的像素會透過所用的顏色顯示出來,顯示的程度取決于不透明度的設置與“基色”的顏色,如下圖所示是將 “不透明度”設為60%后的效果。
2. 溶解模式(Dissolve)
在“溶解”模式中,主要是在編輯或繪制每個像素時,使其成為“結果色”。但是,根據任何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結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 素隨機替換。因此,“溶解”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一些著色工具一同使用效果比較好,如“畫筆”、“仿制圖章”、“橡皮擦”工具等,也可以使 用文字。 當“混合色”沒有羽化邊緣,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時,“混合色”將溶入到“基色”內。如果“混合色”沒有羽化邊緣,并且“不透明度”為100%,那么“溶 解”模式不起任何作用。下圖是將“混合色”的“不透明度”設為50%后產生的效果,否則“混合色”和“結果色”是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的,只是邊緣有一點變 化。
3. 變暗模式(Darken)
在“變暗”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并選擇“基色”或“混合色”中較暗的顏色作為“結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換,比“混合色” 暗的像素保持不變。“變暗”模式將導致比背景顏色更淡的顏色從“結果色”中被去掉了,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到,亮色的天空被比它顏色深的玻璃的顏色替換掉了。
4. 正片疊底模式(Multiply)
在“正片疊底”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并將“基色”與“混合色”復合。“結果色”總是較暗的顏色。任何顏色與黑色復合產生黑色。任何顏 色與白色復合保持不變。當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顏色繪畫時,繪畫工具繪制的連續(xù)描邊產生逐漸變暗的過渡色。其實“正片疊底”模式就是從“基色”中減去“混合 色”的亮度值,得到最終的“結果色”。如果在“正片疊底”模式中使用較淡的顏色對圖像的“結果色”是沒有影響的。 利用“正片疊底”模式可以形成一種光線穿透圖層的幻燈片效果。其實就是將“基色”顏色與“混合色”顏色的數值相乘,然后再除以255,便得到了“結果色” 的顏色值。例如,紅色與黃色的“結果色”是橙色,紅色與綠色的“結果色”是褐色,紅色與藍色的“結果色”是紫色等。
5. 顏色加深模式(Color Burn)
在“顏色加深”模式中,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并通過增加對比度使基色變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與白色混合的話將不會產生變化,如下圖所示除了背景上的較淡區(qū)域消失,且圖像區(qū)域呈現尖銳的邊緣特性之外,“顏色加深”模式創(chuàng)建的效果和“正片疊底”模式創(chuàng)建的效果比較類似。